落实“双减”不减学不减责不减质
河津市第四小学
“双减”政策出台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双减会不会减掉学生的成绩,会不会减掉教师的责任,会不会减掉教育的质量。我校以“控作业总量、抓课程改革、推课后服务”为抓手,确保双减政策平稳落地。
一、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同时,在书面作业的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上做文章。
一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保证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完成作业进度。
二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创编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学习预习单”是我们设计的一种创新作业。把作业放在学习的前面,学科组研讨制定下节课学习预习单,提前布置一些基础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及一些跨学科综合性及拓展性作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作业超市”,提供“作业自助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分层作业,不同学生可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二、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发展
我们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在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办学品位上下功夫。
一是做好午休服务。我校有1500多名学生在校午餐,为了保证学生的餐后休息质量,学校制定了《学生午餐午休制度》,确定了详细具体的值班教师职责,包括督促、检查各班当天就餐人数及请假情况、处理午餐午休值班期间学校出现的突发事件、遏制各种违纪行为,确保学校午餐午休时段校园内学生安全,作息秩序正常。
二是抓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以“打基础、强特色、练体能、优社团”为宗旨。
打基础即指导作业。学校强化教师职责,要求教师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对学困生提供个别答疑等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强特色即阅读实践。阅读是我校的学校特色,我们将阅读课程放在周一周二课后服务时间。要求每个年级在开学初确定好师生本学年共读书目,每月一本,并进行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分享展示课阅读教学。学校通过导读课和分享展示课的课例示范,为大家提供阅读课教研观摩,努力让学生课内习得阅读方法,课外迁移运用,达到课外阅读课程化。同时,我校坚持通过开展“亲子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组织“阅读之星”评选、“诵读之星”评选等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读书习惯,拓宽学生视野。
练体能即抓实体育活动。学校立足学生终生发展,让学生学会一项运动,参加一项体育比赛,掌握一种健身技能,享受一种休闲方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主要落实项目为跑步、跳绳、健美操。各项目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比如跳绳项目要求第一阶段是落实普及,要求全员参与学习跳绳;第二阶段要求有此特长的学生跳出花样;第三阶段力求达到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跳绳花样。通过每天的体育锻炼,训练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优社团即丰富社团活动。周三周四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成立音乐类社团6个,体育类社团4个,美术类社团3个,其他类2个。社团活动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在精彩纷呈的社团工作中学习和提高,社团活动也不断呈现新的气象。
三是办好家长学校。为了调动学生家长配合和支持搞好“双减”工作,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学校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成立了家委会,设立一年级线上家长学校,健全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三、抓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减负”必须要提质,我校力求在改革上求突破,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一是抓实每天的晨诵课。晨诵,作为一种美好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用一首首经典、优美的诗歌开启着学生的每一个黎明。为了切实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打造精彩的晨诵课堂,我校从外地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感受到开展晨诵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上好晨诵课”变成了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通过专家示范课的引领,让教师对晨诵课的模式、目的、策略等有了明确的把握。并推荐本校老师当场作课,专家现场点评的方式,让老师们真正明白了如何上好晨诵课,如何能让诗歌走进学生的生活。现在晨诵课在我校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模式,周二到周五的晨诵时间,同学们那抑扬顿挫、充满深情的朗读洋溢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是抓好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每周二下午的语文、英语教研,周三下午的数学、科学教研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做法。教研时,由每一课的主备人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发言,其他教师相互补充,共同探讨,初步达成“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设计,从而形成集体备课初稿。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教学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在二次备课中可结合本班实际,对重难点、易错点等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这样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可以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心中有方法,为实现高效课堂做足准备。
三是抓牢观课议课活动。课堂,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主阵地。新学期,我校通过“观每位老师的课、每位老师都观课”的方式,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课堂理念。观课时,教师以一名参与者与研究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在各个环节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巧、体味教学的乐趣。议课环节,鼓励教师直面存在问题,相互坦诚交流,共同商议解决策略,谋求教学创新,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双减”工作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校将积极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保“双减”要求落地见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