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真“心”服务 让学生、家长、教师成为梦想合伙人
发表时间:2021-12-06 11:33

  从“心”出发 真“心”服务 让学生、家长、教师成为梦想合伙人

  垣曲县七一小学

  今年七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双减”的重大战略决策,孩子们欢呼,家长们担忧,我们教育人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垣曲县教育局紧锣密鼓安排部署下,我们七一小学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学习“双减”政策,让全体教职工了解政策背景和意义,又通过大量走访学生、家长、老师,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减量要增质、课堂要高质、服务上品质”的“减负提质”工作要求,并制定了相关落实方案,推动“双减”在我校落地。

  一、识“双减”

  我们认为,“双减”是回归。把偏航的基础教育拉回应有的航道,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初心和本质,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分数。

  “双减”是挑战。如何减?减什么?“提质”提什么?怎么提?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是一项良心、走心、润心的工程,我们必将于变局中开新局,执子之手与子同行,让每个孩子享受充实而丰盈的校园生活!

  二、做“双减”

  1.细“心”调研,为“双减”落实把脉问诊

  “双减”减什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不是意味着不能再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什么?“双减”工作如何有效实施?一系列的问题迫在眉睫。为此,学校召开各种范围的会议研究商讨,沉下身子搞调研,摸清“双减”工作的矛盾点,关键点,取得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决策精准把脉,而后对症下药提供了依据,为“双减”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精“心”部署,保“双减”推进平稳有序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三个结合”为抓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一方面大力挖掘本校教师潜力,一方面聘请校外志愿者,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方面增加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阅读、游戏、观影、阳光体育等活动,解决学生疲劳问题,让学生劳逸结合;“减法”与“加法”相结合,一方面减少作业时间,减小作业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加作业分层,强化作业整合,保证“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3.用“心”实施,促“双减”工作亮点纷呈

  (1)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核心点

  “双减”工作的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双减”不是单纯的做量上的减法,它的背后是“提质”,在没有了“间餐”“加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校“正餐”营养丰富、膳食均衡?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全员开展“单元教材解读”活动,为备课做好第一手准备;结合各学科特点,围绕课时重难点、考点、能力点和落实要素等设计“课课练”;开展师徒结对和“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语文课堂更注重读写能力、数学课堂凸显思维训练、英语和其他课堂加强素养提升。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双减”工作才有依托,才能真正落地。 

  (2)优化“作业布置”这个关键点

  围绕我校“因材施教,分层优化”的教学理念,我们在作业题的选择、设计、分类、整合上动脑子、想办法,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目前,我们在“作业布置”上是“三减三提”: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小作业难度,提升作业完成效率;减少学科类作业,提高实践类作业。如六年级语文《草原》作业设计,随堂基础作业,让学生从ABC三个作业中选择一个完成;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或收获表达出来,可以任选表达形式(绘画、习作、舞蹈等);团队实践性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童年”的手抄报(一周的时间完成)。这样布置作业,体现了分层、整合、实践,既有趣,也有意义。 

  (3)搞好“课后服务”这个保障点

  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设置了课后服务“套餐”。学生练习硬笔字方面,教师严格按照“六步写字教学法”教导学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班级社团和阳光体育活动方面,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其他班级则积极开展古诗新唱、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红色影片等多项育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技能技术;作业辅导方面,组织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进行自主阅读等。 

  (4)用好“学校社团”这个特色点

  我校按照“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分层优化,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开发特色课程,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能力。利用每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成立涵盖合唱、舞蹈、器乐、书法、泥塑、花绳、篮球、棋艺、创客等45个社团,开展走班式社团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生,学期结束,对于那些学生满意度低的社团实行淘汰制。   

  4. 匠“心”评价,让“双减”工作行稳致远

  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呼唤着教育评价机制的变革。一方面破除重教书,轻育人和单用成绩定优劣的评价方式,强化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参加课后服务和指导社团活动等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纳入结果评价。另一方面,结合《中小学生德育指南》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分年级、分层次、分类别制定《七一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立规矩,定标准,引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三、完善“双减”

  在“双减”工作实施的这一个多月来,我们一边探索一边反思,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课堂教学中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课后服务的评价应用问题等,都需要我们一边做一边完善。

  “双减”因“生”而减,我们从“心”出发,真“心”服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有教育局的坚强领导,有教师的无私奉献,加上家长的理解配合,在孩子们“追梦”的路上学生、家长、教师一定能成为梦想合伙人,感其所感,行其所行,解其所惑,达其所成。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