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新政策 营造教育新生态
发表时间:2021-11-26 11:24

  落实“双减”新政策  营造教育新生态

  夏县新建路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实施科学施教,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夏县新建路小学以“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为根本,坚持“五育并举”,围绕“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根本任务,发扬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聚焦课堂深度学习、创新作业、课后服务全覆盖,通过学校提质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让教育回归校园。

  一、解读政策入心,全心全意落实“双减”。

  (一)集中学习“双减”政策,统一教师思想。

  新学期前夕,学校组织教师全员培训,解丽芳校长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行详尽解读,使全体教师明晰教育工作方向、领悟减负重大意义、统一教师育人思想,让“双减”政策深入教师内心。

  (二)全员研讨国家政策,达成“双减”共识。

  学期初,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双减”相关事项,让家长和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使家校共育同频共振。每个年级组再次深入学习研讨“双减”政策,并针对学校制定的相关方案、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在构建高效课堂,设计有创意、有层次、有梯度的课堂作业上达成共识。

  (三)实行“双减”工作承诺制,确保“双减”有实效。

  为进一步推动“五项管理”、“双减”、课后服务工作落地,学校制定《夏县新建路小学严控学生书面作业量实施方案》《夏县新建路小学学生作业公示制度》《夏县新建路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等各项管理方案、制度,并由教导处负责落实。全体教师不断创新工作路径、优化工作方法,人人书写承诺书,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们承诺坚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杜绝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保证“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保证亲自批改作业,按要求控制作业量,杜绝给家长布置作业;保证注重学情分析和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课上不讲课下讲。

  二、构建高效课堂,为“双减”落地保驾护航。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水平,将有效促进“双减”落地。学校抓教研、强师资、改作风,围绕“减负提质”学课标、研教材、变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零起点教学、应教尽教”。

  (一)学习课标把握高效课堂方向。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集中学习、讨论,联系教学实际谈感悟的研讨模式,帮助教师把握高效课堂的方向。

  (二)研读教材驾驭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的落实落细,关键在课堂。我校以“研读教材”为根本进行统筹部署,按照学校确立的“研、培、教”三位一体教研模式,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进行一系列教研活动,力求提高教师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

  本学期各学科组围绕“教材研读”进行专项研究。以年级学科组长为统领,组内教师商议确定每周集体教研主题,活动时,组内教师轮流记录教研记录单,其余教师在教研记录本中记下教研随想。如十月份的数学教研时间,分别以“数形转化的能力”、“课堂交流的能力”、“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空间想象的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展开教学研讨。研讨的形式多样化,线上学习,实践研究,课堂展示等等,主要以“一师一优课”展示为主,借助课堂,以“案”说“法”,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集思广益,认真备课,研课后,推出一节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尤其在大教研时,大家能结合“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进行当堂检测和设计课后作业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人人踊跃发言,教研过程可谓是精彩纷呈,个个收获满满。

  为充分发挥学科年级教研组的研究能力和团队智慧,每周三固定的组内小教研贯穿整个学期,确保课堂教学“小问题、小现象”及时研讨落地,使得每位教师的课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环节得当、条理清晰;每月一次校级大教研,采用“跨界思维”的方式,在各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进行跨年级、跨学科研讨,打破学科、年级之间的壁垒,学科整合,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个小学阶段学科教材的通识能力,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三)改变教学行为,让“深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双减”背景下,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重中之重是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一直倡导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有效地发生。变“教师讲”为“学生学”,每一节课中体现的是学生在积极地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会学习、善思考、能表达、懂真善”的学习氛围,张弛有度、课堂高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们从疑惑到认同,从学习到实践,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四)课堂观摩促进高效课堂达成。

  “双减”落地,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是基础,高效课堂是主阵地。学期初,学校“阳光课堂”观摩研讨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教师们热情参与,参赛人数达80余人。各授课教师深研教材教法、突破思维峡谷、打破行动枷锁,展示各具特色,不拘一格打造高效课堂。校领导及各教研组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评说与重塑,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努力将学校创建为“学习型”教育名校。

  三、加强作业管理,确保“双减”有实效。

  “双减”落地,其中对作业时长做出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减少作业,不只是在“量”上做简单的“减法”,而是在“质”上求“变化”。我们着力在作业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确保作业注重学科素养,“量”少“质”更优。

  学校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每节课保证学生书写10分钟、小练笔10分钟;倡导全科阅读、全员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课内拓展阅读,鼓励教师上好阅读分享课、导读课,定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坚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古诗词积累:放学路队诵古诗、大型集会等待诵古诗、“两操”结束诵古诗,强化复习达成记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每日“五个一”综合实践活动:19:00每日一看,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记录有趣新闻,了解二十四节气变化;19:50每日一诵,诵国学经典和古诗词;20:10每日一练:书写所背古诗词或国学经典;20:15每日一读:整本书课外阅读;20:35每日一盘点:与家长交流每日最开心的一件事。

  同时,施行作业管理责任制,包年级领导为每日作业总量监督者,各年级组长为作业质量把关者,各班主任为班级作业协调者,教导处为作业批改验收者,确保学生作业科学适度,真正消除无效作业、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在劳动教育课程上,我们主要采用“家校共育”的方式进行,在“每日一盘点”以及节假日和双休日作业安排上进行学校统筹,增设劳动实践活动,达到人人学会一种劳动技能,着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良好习惯。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向田间地头,向农民伯伯学习农耕文化,掌握传统耕种本领;走向车间工厂,向工人师傅学习工匠精神,掌握制作小本领;也可以走进商场超市,向售货员学习物品管理常识,掌握物品摆放技巧。或在家中进行家务劳动,掌握一项家务技能。

  学生评价施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每位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要对班级中的每名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并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表中做好记录,使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可得到所有任课教师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四、建设“课后服务+社团”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学校施行课后服务全覆盖,不仅让学生作业在校内完成,并通过增加服务课程种类,切实减轻家长校外培训负担。

  为保障两千余名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后服务项目,学校错年级安排课后服务和特色体育项目。每天下午半个小时的特色体育活动雷打不动,一至三年级为武术,四至六年级为跆拳道。课后服务时间为:一年级每周一、三;二年级每周二、五;三至六年级每周四,学生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发展个性特长,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余时间学生在本班级自主完成作业,各科任教师轮流管理帮助有困难学生答疑解惑。

  学校借助社会资源,聘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加强美育与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与审美素养,有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花样跳绳、电钢琴、萨克斯、长笛、黑管、铜号、尤克里里、合唱、舞蹈、国画、软笔、剪纸、创意美劳、泥塑、创客等30余种课程,70多个班,确保“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丰富多彩,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下的全面发展。

  “双减”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我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不断创新育人新路径,探寻育人新方法,在提质增效减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营造教育新生态。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