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新政策 探寻作业新路径
运城市实验中学
创设有效的作业管理机制是实现作业减量提质的关键,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管理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运城市实验中学近年来一直坚持通过全面发展、能力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双减”政策落地后,从六方面着力做精做好作业管理。
统筹规划安排
学校及时召开研讨会,研究“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并纳入学校学年度教学计划与每周教研活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专题培训,解读政策理念,更新育人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强化作业质量,科学有序推进双减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成立作业管理课题组,由学术委员会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讨作业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具有学科特色的作业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与实践。
限时控制总量
在作业管理中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通过作业管理栏对各班、各科作业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作业和建议完成时长等。年级管理中心定期检查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情况,并跟踪反馈。各教研组对后续作业布置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能。严格控制作业完成时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学科每次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90分钟。道德与法治与历史学科可适当布置,其它学科作业当堂完成。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跨学科与实践性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层面向全体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倡导合理、合情分层设计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作业布置遵循分层递进、先减后增、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型必做作业、B能力型选做作业、C创新型选做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从基础型、能力型和创新型三个层次作业中选择相应的作业。教师也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综合性、实践性作业,由小组长根据组内具体情况进行分工,最后合作完成。针对自制力弱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由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及达成目标,跟学生定制练习作业的数量、达标的途径,因人而异,从实际情况出发完成作业,以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多元提升能力
多元设计作业。作业样态多元,项目化作业、思维导图、活动探究性作业等,引导学生高阶思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特定主题的一系列任务,提高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为学生制定科学的作业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作业学情,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建设重难点讲解教学资源库,面向全体学生,遴选优秀教师,结合相关学科单元教学重难点问题,制作重难点名师精讲“空中课堂”,聚焦单元目标,强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提炼、总结学科思想方法,凸显学科的核心概念、关键能力。同时,开展线上个性化辅导,统筹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在线平台,针对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
反馈落实效果
学校一贯重视作业含金量和完成度,“双减”政策颁布之前数月,就主动开展课后服务,设立第九节课周落实课。“双减”政策发布后,将落实课变为写作业课,安排教师值岗,维持秩序,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大部分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加强作业内容的精选和个别化的跟踪辅导,提升作业效能。老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及作业的难易程度。对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跟踪,督促在校利用自习、作业辅导时间完成作业。对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及时分析原因,实行个别化辅导,并酌情修正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确保作业的实际效能。
研讨形成校本
深度聚焦“减负是为了提质”这个主题,将作业研究纳入教研体系,纳入到教学常规检查中,推动形成“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周末作业”的作业体系。依托强大的师资力量,加速形成各学科的校本作业资料。语文课堂上的同步练习突出基础性,写作训练强化典型性,名著阅读增强探究性,同时组织学生创编《国庆小报》,采访群众,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厚植家国情怀。数学学科深入挖掘学科文化价值,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了几十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通过制作勾股定理手抄报,充分领略到了这一古老而伟大的定理的魅力。化学学科坚持开展项目式学习。国庆期间,给学生布置了三个小实验《水漫火焰山》《它是怎么跑过去的》《谁喝了我的糖水》,学生们在完成实验的同时,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原理和基础操作技能,又体会到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活泼性,感受化学之美。
趣味性化学实验作业
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效,让作业减量增质,给学生减负增效,运城市实验中学集全体教师智慧,立足学校实际,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真正做到让作业充满吸引力,兼具创意,更具思维深度,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为实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