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遵循规律
发表时间:2021-11-01 11:16

  坚守初心 遵循规律

  求真务实全面落实“双减”工作

  运城市海仓学校

  “双减”政策出台,引导教育回归本真,注重校内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校结合实际,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做好宣传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

  为落实“双减”工作,我校及早谋划、精准施策,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落实“双减”要求  担当育人使命》专题培训会,深入解读“双减”文件精神,落实部署新学期教学工作,要求教师结合“十项举措”“五项管理”的要求, 把“双减”工作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明确思想认识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双减”工作承诺书》,强化我校“‘双减’123”的要求:瞄准一个定位,校内减负提质,是治本之策;坚持两个并重,“减负”和“提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化三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身心和谐发展营造健康优质的环境。

  二、积极组织教研  凝聚教师智慧

  结合“双减”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校积极开展集体教研,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上下功夫,在作业设计上花心思,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各学科教研组长带领学科组教师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学生的课堂时间,精打细算地把学生的每一分钟和每一份精力都用好用充分,这也对教师备课、上课、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我校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学科内每周一次小教研,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在二次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情,对重难点、易混点等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前做到心中有书、心中有数。9月份推门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常态化师徒课,通过这些教研活动,展现优秀教学策略,呈现真实课堂状态,并在接下来的学科性集体大教研中,基于课堂观察表,如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最难回答的问题等,为教研改进提供重要参照,通过深度的教研和思考,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指导。 

  三、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主渠道,是提高学业质量水平的主阵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干线。我校多措并举,引导每一位教师牢固树立“优化课堂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课堂理念。

  我校教师积极践行“教是为了不教”,从课堂教学形式着手,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使每位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的孩子都能有事做。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作为智慧教育试点校,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智慧教育专项培训,如AIclass备授课、数字教材的使用、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建等, 从小处着手,借助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运用新颖创意的教学方式,从点滴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统编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试点校,我校积极探索“双减”下的教学评价,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达到教的有效,学的增值。 

  四、优化作业管理  切实减量提质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的是作业的总量和时长,提高的是作业的内容、形式、评价及反馈。我校把“作业设计”作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要主题,提出“四精”要求: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巩固或拓展课堂教学、精心反馈作业情况,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发生紧密关联,在自主探究与开放式表达中,提高思维品质。

  向课堂要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才能打消家长的焦虑,缓解家校矛盾,这也是“双减”政策成败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探究高质量、少而精的作业。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相对减少课后书面作业量;在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其拥有选择的机会。每周三是我校“无作业日”,全体学生没有书面作业,参与口头性、实践性的探究性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五、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全面发展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家长实际困难,还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作业时间,更可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校把规范课程管理、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重视服务价值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目标,把细化管理体制、完善硬件配置、做优课程内容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抓手。从以下三方面狠抓落实:管理精细化,我校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从服务时间的设置、地点的选择、教师的安排,到安全的落实、卫生的保持、内容的检查,我校都统筹安排,细化落实;班级数字化,电子班牌提示,一体机助力,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前做好课件,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汲取知识;内容特色化,我校倡导“一师一特长,一室一特色”,让学生不断获得新体验,增长新技能,根据教师自身专业,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设趣味英语、传统木工、科学探秘、数学闯关、神奇画笔等适合小学生教学的趣味性课程。 

  轻负而高效的教育,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朴素的诉求,也是广大教师最自觉的行动追求。“双减”背景下,我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围绕核心素养,凝聚教育共识,平衡好家长和教师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更加多元更有品质的教育,满足国家的需要和未来的期许。 

相关解读